索菲娅PK脸书:谁是人工智能的“搅局者”

原标题:索菲娅PK脸书:谁是人工智能的“搅局者”

  “土著迷信”、“波将金”、“绿野仙踪”……Facebook(脸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杨立昆(Yann LeCun)最近用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词来形容去年被沙特颁发了“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娅(Sophia)。在杨立昆看来,索菲娅就是人工智能的“搅局者”。

“这就好像是变戏法之于真正的魔术那般混淆视听。” 杨立昆已经不是第一次在社交网站上指名道姓地指责索菲娅。作为当今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发明者,他的一番抨击引起轰动,人们开始透过索菲娅的外表,质疑她的智力水平。

与此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收集数据的脸书也因为去年集中爆发的“假新闻”事件遭到抨击,也把人工智能与“假新闻”的关联推上了舆论旋涡。

聊天机器人

索菲娅的名字自从去年10月被沙特授予公民身份后,就开始大红大紫。今年年初,索菲娅还来到中国,开微博、晒机票、秀中文,甚至还上了央视、拍了MV。在王力宏去年9月的神曲《A.I.爱》的MV中,索菲娅饰演了王力宏的机器人妻子。这一系列的商业活动让人们开始质疑,索菲娅已经不再是科技进步的象征,而更多成了商业炒作。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上海大学教授王潮认为,工业界的一些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太科幻。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自然语言和语义分析,以及情感和情绪感知两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实际水平还没有在索菲娅身上体现出来。”

上海交大电子工程系教授李德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人工智能近两年取得了很多令人激动的突破,但是人类的聪明才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始终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他认为,索菲娅被授予公民身份,所展现的其实是沙特政府鼓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发展的姿态。

索菲娅于2015年由一家名叫汉森(Hanson Robotics)的机器人公司设计。2016年3月,她第一次上电视访谈时就“一鸣惊人”——她声称“要毁灭人类”。此后,索菲娅在全球各地上节目,还在YouTube开频道称自己已经“觉醒”,并表示自己期望获得爱与家庭。她甚至登上了时尚杂志《ELLE》的封面,《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央视的《对话》栏目都采访过她。最近,索菲娅学会“走路”的消息再次成为社交网络的热门话题。

不过,索菲娅的招摇过市引起了以杨立昆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学院派“严肃分子”的担忧。杨立昆认为,汉森机器人造出索菲娅这个类人形象过度地夸大了机器人的能力,误导了公众对于人工智能现状的理解。索菲娅并不能正确反映当今人工智能的真实水平。

从索菲娅大脑的设计者——汉森机器人公司首席科学家戈泽尔(Ben Goertzel)的表述来看,索菲娅其实还只是一个聊天机器人,类似苹果的Siri,有一点上下文理解的能力,但都依靠后端调用各种不同的服务。

“索菲娅是机器人硬件和聊天机器人软件的精密结合,它并没有堪比人类的智能来做出这些机智的回应。”戈泽尔表示,“她更像是一个用户界面,可以被编程;针对不同的情况,运行不同的代码。”这些软件配置分为人工智能研究平台、文字复述以及聊天机器人。

在此前的外媒采访中,索菲娅曾“亲口”承认,自己在访谈中妙语连珠的段子是预先设置好的脚本,只要输入关键词就会触发相应的自动回复,她并不理解自己说出来的话。从那时起,学界就一致认为,这种无法独立“思考”的机器人,只能算是人工智能最早期的雏形,而汉森机器人只不过是为这个“愚笨的机器”套上了一个人类的“外壳”。因此对索菲娅最恰当的描述可能是,长了一张“人脸”的聊天机器人。

具体的操作是,当图像识别算法检测到人脸的特定活动(比如大笑)后,可以让另一个算法提取出预先写好的短语,让机器回答,或者利用转录算法把人的反应转化为文本进行分析,让机器的反应与预先写好的一串反应相匹配。戈泽尔承认:“我们确实进行了很多真正的人工智能研究,但是,也混杂了很多抓人眼球的东西。”

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索菲娅没有价值。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生斯皮尔伯格(Andrew Spielberg)认为,索菲娅最大的贡献是把许多不同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工作。“从理论上讲,腿、脸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在一起,可能比任何方面单独拿出来都更加令人信服。”斯皮尔伯格说。

对抗“假新闻”

被杨立昆指责的戈泽尔也反唇相讥。“技术圈的那些人妒忌我们红,批评我们是因为没人注意到他们的研究。”戈泽尔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达了他的观点。

社交媒体正在成为政府操纵舆论的推手,而依靠大数据和机器算法,脸书已经不需要人工编辑,热门话题的编辑、推荐和排名可以全部交给机器算法,单纯依靠人工智能就能“做新闻”。这也引发了人工智能制造“假新闻”的巨大争议。

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已经发誓,2018年的目标是“修复脸书”。对脸书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完善机器算法对热门新闻话题的判断,确保机器算法能够识别假新闻,并把它们从海量的新闻中筛选出来。这种“拣错”的能力对于人工编辑来说是基本能力,但是机器的逻辑存在根本偏差,目前只能判断新闻的“热度”,而无法辨别新闻的“真实度”。这意味着,在算法尚未到达预期效果时,脸书需要一个人工团队来核查新闻的真实性。

桑达尔还指出,在用户的数据被广泛收集和挖掘的同时,收集这些信息并且提供服务的人又可以借助大数据和机器算法的优势,成功隐藏自己的身份。“当科技巨头获得越来越多用户信息时,却对使用它们的软件和技术、通过它们的渠道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人的信息知之甚少。这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 桑达尔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所以个人数据的隐私是个性化和精准化服务的另一面。”

再给机器一些时间

目前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完成比较具体的任务了。在索菲娅的案例中,人工智能就能以惊人的精度和速度识别图像中的内容,将言语转化为单词,或者将文本片段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此外,人工智能还能分析股票走势,并尝试预测结果。

但是,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一直存在。科技公司也正在努力向公众解释人工智能的意义。这也是为何杨立昆面对索菲娅的“搅局”会火冒三丈,强烈谴责她混淆视听。去年脸书发布了一篇长文来解释人工智能的发展计划。扎克伯格暗示脸书可能会使用人工智能来识别某些危险,比如对恐怖袭击、强暴和潜在的自杀风险等做出预警。

杨立昆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说:“学习建立安全的人工智能系统,不是担心它们可能接管世界,而是希望它们可以认真工作,这同样需要一些时间。好比人们花了很久时间才想出如何让飞机不出事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