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担心被机器人抢饭碗,不如担心没机器人该如何是好

原标题:与其担心被机器人抢饭碗,不如担心没机器人该如何是好

你见过所有店员都叫同一个名字的店铺吗?

去年,日本软银集团在东京开设了一家手机店,里面所有销售人员的名字都叫“Pepper”。你可别觉得奇怪,这些Pepper并不是真人,他们都是人形机器人。

软银给Pepper配备了三个多向轮、一套防碰撞系统、多个传感器、两只手臂和一台安装在胸口的平板电脑,客户可通过该平板电脑输入信息。

Pepper能利用一个3D摄像头和两个高清相机来“识别对话者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而“分辨顾客的心情好坏,表达自己的情感”。

开发Pepper的工程师认为,这些能力将使“他”成为理想的个人助手或销售人员。软银方面也夸赞它们“亲切友好,招人喜欢,不同凡响”。

现在,已有1万多个Pepper在软银商店、必胜客、邮轮、家庭和其他地方工作。

机器人来抢饭碗了吗?

Pepper

在不太焦虑的人眼中,Pepper可能是一项萌萌哒的新奇技术。但对很多专家和预测者而言,它的意义却更为沉重:人类工作者越来越过时。

睁着一双萌眼的Pepper照片出现在很多文章中,标题大同小异,都是 “机器人来抢你的饭碗了”之类。

人们普遍认为,飞速发展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AI)将会使人类面临失业的窘境。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埃里克·布林约尔弗森(Erik Brynjolfsson)和安德鲁•迈克菲(AndrewMcAfee)撰写了一本影响颇大的著作,按照该书的书名,我们正处于“第二次机器革命”。

各种各样的日常工作,不管是生产、销售、记账、食材准备还是其他,都在逐渐实现自动化,就连复杂的分析工作也将在不久后被机器人替代。

考虑到科技公司近来在机器人和AI方面取得的惊人进步,这种对自动化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的AI已经非常强大,能够战胜围棋大师、击败扑克高手,还能安全地驾驶汽车等等。自动化的深度和广度即将迎来大跃进,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见、加速发展的创新时代。

包括Y Combinator掌门人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和特斯拉创始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在内的一些科技领袖深信,机器人即将抢走人类的饭碗。

因此,他们正忙着思考如何为失业的人类提供社会保障。难怪硅谷突然热衷于无条件支付给所有公民所谓的 “全民基本收入”,好让人们在失去工作后可以活下去。

这个关于自动化和人类永久失业的故事充满戏剧性,具有划时代意义。但有个重要的问题:实际上没有太多证据证明会发生这种事情。

特斯拉无人工厂

生产率是衡量人类劳动力每小时经济产出的指标。自动化使企业可以用更少的人生产更多的东西,猛烈的自动化浪潮应该可以大幅提高生产率。

但在现实中,按照历史标准来看,过去十年的生产率增速慢得可怜。从1947年到1973年,在美国经济如日中天时,劳动生产率以年均近3%的速度增长。而2007年后,增速降至1.2%左右,创二战以来最低水平。

在过去两年,生产率增速更是只有0.6%,而正是在这两年,人们对自动化的担忧与日俱增。如果高效率的机器人大批取代低效率的人类,那就不会是这样一番景象。

正如迈克菲所说:“低下的生产率增速与我们关于惊人的科技进步的说法背道而驰。”

生产率增速放缓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劳动者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后者的生产率向来低于前者)。但即便是几十年来大规模采用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制造业,其生产率增速近期也变得微不足道。

“我相信,自动化确实给某些工厂带来了变化,”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经济学家迪恩·贝克(Dean Baker)说,“但从总体数据中,我们看不到这种变化。”

就业市场被机器人颠覆了吗?

就业市场也没有表现出被机器人颠覆的迹象。美国的失业率低于5%,很多州的雇主抱怨劳动力短缺而不是过剩。

虽然数百万美国人在经济危机后失业,但现在他们又逐渐找到了工作。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随着就业市场持续改善,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出现上涨。

诚然,按照历史标准来看,工资涨幅很小,但增长速度超过了通胀率,也快于生产率。要是人类劳动者迅速过时,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如果自动化真的在重塑就业市场,那么就业流动率会大幅提高,因为在工作岗位消失后,人们会从一家公司转移到另一家公司,从一个行业转移到另一个行业。但事实恰好相反。

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的罗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Atkinson)和约翰·吴(John Wu)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写道:“目前美国的就业流动率处于历史低位。”

自2000年以来,互联网成为主流,AI也在这个期间出现,而其间的就业流动率只相当于1950年至2000年期间就业流动率的38%。这与美国任职期中位数的统计数据相符。

自2000年以来,美国就业人员的任职期已经延长而不是缩短。换句话说,对很多美国就业者而言,这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时期,而不是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目前的任职期中位数类似于上世纪50年代,那个年代被我们视为工作最稳定的时期。

这并不是说自动化和AI没有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但与世界末日般的预言相比,那种影响要小得多、有限得多。

例如,一项严格的调查分析了机器人对17个国家制造业、农业和公用事业的影响,发现机器人确实减少了低技术水平工人的工作时间,但没有减少人类总体的工作时间,反而推动了工资的上涨。

也就是说,自动化或许影响了人类所从事的工作类型,但很难认为自动化将导致人类没有工作可干。

迈克菲谈到他早前的公开声明时说:

“如果让我再来一次,我会更强调技术导致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而不是强调对就业的影响。最重要的现象不是工作岗位的净损失,而是工作岗位类型的转变。”

迈克菲认为,零售和交通运输可能受到自动化的严重冲击。但即便是在这两个行业,岗位流失数据也不像很多新闻报道说的那样吓人。

高盛刚刚发布了一份报告,预测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会每年夺走30万份驾驶工作。但该公司表示,这种事情在今后25年内都不会发生,国民经济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

经合组织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估计,21个国家9%的工作岗位受到自动化的严重威胁。这个比例不低,但算不上世界末日。

诚然,也有很多更加可怕的预测,比如牛津大学的那项调查。但这些预测往往假设,如果一个工作岗位可以被自动化,它很快会被完全替代。该假设高估了自动化在实践中被采用的速度和程度。

历史告诉我们,这个过程要漫长得多。经济学家詹姆斯·贝森(James Bessen)发现,1950年人口普查列出的271个职业中,只有一个(电梯操作员)在2010年被自动化淘汰。

工作岗位还在

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的著作《奇点临近》(这是12年前出版的书)描绘了这样一个时刻:当科技社会达到指数增长曲线的拐点时,就会大量出现互相促进的新技术。科技行业的普遍观点认为,我们现在就处于这样的时刻。

经济政策研究所的劳伦斯·米歇尔(Lawrence Mishel)和乔希·比文斯(Josh Bivens)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写道:“在过去十年里,广义的自动化实际上已经减速。”近来,微芯片的发展速度开始落后于摩尔定律。

美国企业界似乎不太相信人类将面临失业。如果自动化的好处像预测的那样巨大,企业会大力投资新技术。但他们没有。

在过去十年里,软件和IT投资增速放缓。按照米歇尔和比文斯所说,自2002年以来,资本投资增速比战后其他任何时期都更低。这与自动化加快发展刚好相反。

去年,美国对机器人技术的投资总额仅为113亿美元,而美国人每年用于宠物的花销是这个数字的近六倍。

尽管如此,自动化确实将在今后几十年内摧毁现有的很多工作岗位。迈克菲说:“对于像AI、机器学习和自动驾驶汽车这样的东西,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它们真正的影响力要到多年之后才会显现。”

但我们不知道,这些创新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是否将远远超过以往的技术进步对就业市场的巨大推动。

毕竟,机器代替人类完成工作并非什么新鲜事儿,这是200年来经济历史的主旋律,不管是轧棉机、洗衣机还是汽车。每一次都有大量的工作岗位消失,但又有新的工作岗位出现。

每一次我们都不善于想象人类最终将从事什么样的新工作,就连我们对自动化和计算机化的恐惧也早已有之。

我们同时害怕两种彼此对立的未来。

一方面,我们被告知,机器人正在抢走我们的工作,它们更高的生产率将改变一个又一个行业。但同时,我们也被告知,我们正处于经济发展长期停滞的时代,注定增长缓慢,工资止步不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担心如何供养更多的老龄人口和支付更高的医疗费用,因为我们以后不会比现在更加富裕。这两种未来都是可能的,但不可能同时发生。

既担心机器人的兴起,又担心经济发展长期停滞,这根本说不通。然而,这恰恰是很多“聪明人”正在干的事。

以前我们对自动化的担忧已经被证明是杞人忧天,但并不意味着以后也是如此。所有那些早已预言的正反馈回路指数增长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启动,但我们难以知道如何迅速实现这一点。

投资新技术的公司如此之少,经济发展的速度如此之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机器人来了,而是它们没来。

翻译:于波

来源:Wir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