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被机器人取代?苏剑:长期看技术进步将增加就业机会

原标题:担心被机器人取代?苏剑:长期看技术进步将增加就业机会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27日电(赵竞凡)“只有充分满足就业,才能期待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旺盛持久的动力。”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高质量发展中的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研讨会上如是说。

苏剑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稳就业的关键在于稳增长。只有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才能刺激劳动力需求并传导到劳动力市场,最终导致就业增长及真实工资增长。

而对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减少就业机会这一问题,苏剑认为,短期来看会有“机器人取代人”的问题,但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反而会增加就业机会。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研讨会上

稳就业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增长

长期以来,就业具有顺周期性。近一年来,伴随经济出现下行压力,就业压力不断凸显。这一压力可从企业盈利状况及景气指数一窥端倪。央行发布的“2018年四季度企业家、银行家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景气指数已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个百分点,盈利指数也减少了2.8个百分点。有分析称,企业部门的经营压力将会传导至居民部门,其表现是就业需求减少、就业压力增大。

有机构研报便指出,考虑到企业盈利状况恶化、地产的下行压力积聚、外需增长仍具不确定性等因素,不排除2019年多个行业就业承压的可能性。在此情况下,大量待入职场的毕业生,进一步加剧了上述压力。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834万,比上年增加14万,为2010年以来最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或将进一步加大。

面对多种因素造成的就业压力,政策层不断提及“稳就业”的政策目标。在苏剑看来,稳就业有许多办法,不过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的稳定增长。2018年下半年以来,决策层多次提出“稳增长”战略目标。苏剑认为,目前,中国的发展路径已不再是追求高速度,而是将“稳就业、稳增长”作为新目标。在此情况下,确定合理的经济增速目标便尤为重要,而苏剑的看法是,可以结合就业情况来确定具体的经济增速目标数值。

苏剑及其研究团队在《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8——高质量发展下的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中提出,如果能够得出一个在满足充分就业的基础上的最低经济增速,则在此之上的任何一个目标经济增速都可以被选择,这便形成了工资上涨率和目标经济增速二者的多样组合。

在当前6.5%的经济增速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如何?苏剑及其团队测算称,结合每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能带动的非农劳动力需求人数平均值来看,在工资不上涨的情况下,6.5%的经济增速能创造出2093万人的新增劳动力需求。而2002年到2016年实际劳动力转移量平均值为1314万人,观察期内最近的年份2016年实际劳动力转移量也仅为575万人,因此目前的经济增速仍能覆盖创造就业的需求。

机器人会否取代人?

对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减少就业机会这一问题,苏剑认为,短期来看会有“机器人取代人”的问题,但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反而会增加就业机会。

苏剑称,技术进步会在短期内带来结构性失业问题,这表现为部分程式化的工作岗位被机器占据。但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将会通过产品价格的下降、收入的增加、新产品的出现来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扩大就业;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扩散,新兴产业将获得全产业链上的规模化发展,进而对增加就业岗位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技术扩散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苏剑在报告中提及了计算机发明与应用的案例,并表示计算机最初主要应用于军事研究领域,而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嬗变,规模庞大的计算机产业不断成型,并带动了计算机配件、维修、软件开发、培训等相关行业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上述行业领域的就业增长。

不过,苏剑表示对上述过程要有耐心。在技术进步初期,采用新技术的产业的规模有限,对相关产业链尚未波及,但随着技术的逐渐扩散,相关产业链将会逐步得到健全,就业岗位的创造指日可待。

据悉,《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8——高质量发展下的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编写而成,内容涵盖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宏观调控、收入分配差距、劳动力与就业、金融改革等重大宏观经济议题。(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