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人山人海。(图片均来自华舆 李国庆/摄)
大会以“共创智慧新动能,共享开放新时代”为主题,由论坛、博览会、大赛等板块组成。
丨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机器人
“博览会更像一个风向标,它透露出的信息在于智能机器人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中瑞福宁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洪浛檩介绍,无论是喂食辅助机器人,还是P-Care综合服务机器人等产品都将关注点聚焦到中国的养老产业,为养老院老人提供综合服务。
机械机器人组成乐队在现场表演。
以P-Care综合服务机器人为例,它通过生活辅助和情绪安抚来减轻子女及看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为老人提供送药送水、陪护聊天、健康检测和监护等服务。
超大机器人整车搬运系统在现场搬运汽车引观者拍照。
2016年4月,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促进服务机器人向更广领域发展。涉及助老助残、家庭服务、医疗康复等领域。洪浛檩注意到这一政策,他表示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服务需求,智能机器人未来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多,功能也将越来越复杂。“目前个人家庭很难负担这样的机器人,所以它的应用场景更多体现在养老服务机构。”
工程师正在调试陪伴机器人。
区别于场景相对封闭的工业机器人,生活化场景下机器人因为与人直接进行交互,需要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洪浛檩认为,在这样环境下的机器人需要挑战更多的技术难题。比如,老人看到亲人照片时情绪可能产生波动,需要机器人感知到老人情绪变化并随即提供安抚、沟通亲人等不同服务。
北京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汇童6P机器人现场行走引围观。据介绍,汇童6P机器人突破了刚柔混合的仿生机构设计、传感反射运动规划与平衡控制、自主运动决策与转换等关键技术。
捕舆者注意到,博览会上还展示着一些家庭场景下应用的老年陪护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一方面为老年人提供戏剧、健康知识等他们喜爱的休闲娱乐产品。另一方面机器人还注重安全和健康陪护,比如提醒老人吃药、锻炼,老人摔倒时及时向家人发出警报等。
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自主研发设计的外骨骼机器人。据介绍,外骨骼机器人可用来做为义肢及帮助老弱者行动。其它的用途则是用来进行救援行动,就像在一栋要倒塌的建筑物里,这个装置可以提供给工人很大的力量来举起重物,同时保护其不被落下的碎石砸伤。在日本,有银行为需要经常搬运沉重钞票及硬币的员工配备外骨骼,以降低身体负担。
除了针对老年市场的智能机器人产品外,智能机器人参展商也将目光聚集到儿童市场。
孩子们被正在跳舞的机器人吸引。
比如,软银机器人(SoftBank)就与中国的一些学校和机构合作,鼓励学生利用机器人学习计算机编程技术,组织专业竞技比赛。同时,机器人还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治疗,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SoftBank推广负责人Charlene Ma表示,中国越来越注重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因此培养青少年的学科知识就变得至关重要。“STEM教育让更多孩子成为未来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后备人才,企业希望能够提供给他们开放的平台和跨学科的学习方法。”
丨企业寻求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Charlene Ma表示,机器人生产和研发企业希望寻求更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将世界先进的技术汇集起来,然后应用到中国市场。”
技术人员展示FESTO仿生飞蝠机器人。据介绍,FESTO的研发人员密切观察了狐蝠的特性,依据其不依靠羽毛飞行的自然模型,在超轻型飞行器中从技术上实现了这些特性——飞蝠的翅膀装置分为前翅和后翅,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飞行效果尽可能达到狐蝠的飞行效果。
洪浛檩认可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较多,养老机构需要集中管理,需要解决护理人才不足等现实问题,这也更能体现机器人的价值。“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与各国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将先进的技术引入中国,这方面中欧合作更为广泛。对欧洲企业来说,中国广阔的市场帮助他们的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行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更大范围应用。”
“中国机器人的应用市场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事情。”洪浛檩说。
中国自主制造完全摆脱外部供电的机器狗“绝影”与行人同行。
据悉,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大会致力于搭建起一个更加成熟的国际合作平台,展开一系列学术研究和前沿领域探讨,构建全球机器人产业新生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