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热衷机器人真人化,欧美反其道而行,你怎么看?

原标题:日本热衷机器人真人化,欧美反其道而行,你怎么看?

随着我们越来越依赖技术,以及隐私被破坏、大脑被破解的后果开始显现,我们目睹了机器人崛起这一科幻题材的回归。新一波的电视剧、电影和电子游戏试图说明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以自身的形象来创造机器人,将会发生什么?

美剧《西部世界》认为,如果我们创造出栩栩如生的机器人,我们就会为了找乐子而强奸和杀害机器人。在电影《银翼杀手2049》中,机器人取代人类,成为性工作者和体力劳动者。在最近发布的电子游戏《底特律:成为人类》中,机器人是保姆和护工,甚至是流行歌星,在家庭和城市生活中无处不在。

目前这一波机器人科幻作品,关注的是当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之后,会发生什么。机器人在什么时候应该享有权利:达到某种水平的智能时?还是拥有情感、创造力或者自由意志时?冷战期间,我们认为,机器可能随时会以原子弹的形态毁灭我们,所以我们的噩梦机器人无情地杀戮机器,比如电影《终结者》和《机械战警》,或者无情的军用机器人猎杀最后的人类幸存者,比如英剧《黑镜》中的一集。现在,技术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渐渐明白,机器能以另一种方式接管世界,那便是蚕食我们的人性。

最近,谷歌展示了其家用助理机器人,它能与人进行自然的电话交谈,能预定理发店和餐厅,还会时不时发出“嗯”和“啊”的声音,让听者以为自己是在跟真人说话。

我们越来越担心,如果机器变得和我们一般无二,结果会怎样。电子游戏《底特律:成为人类》的主要编剧亚当·威廉姆斯(Adam Williams)认为,机器人产生类似人类的情感,这比简单明了的机器人对抗更加令人不安。“这对人类的神圣性构成了一种更加不易察觉的威胁。”他说,“情感是我们所独有的:我们用深切的情感来证明人类的超然地位。如果机器也能产生情感,这不会使它变得像《终结者》里的机器人一样危险,而是以抽象的方式冲击着我们对人类的传统定义。”

在《底特律:成为人类》中,遭到人类虐待的家用机器人开始反抗,最后团结起来争取权利。这不是原创情节,但电子游戏看起来非常逼真,可以作为很好的试金石,来检验你对类人机器人的接受程度。游戏中的角色由人类饰演,所以看起来和真人几乎没有区别。

机器人认知专家阿努克·凡·马里斯(Anouk van Maris)正在从伦理角度,研究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她发现,人们对机器人的接受程度差异很大,具体取决于地理位置和文化。“这取决于你对机器人有什么期望。一些人喜欢机器人,另一些人一看到机器人动起来,就想跑掉。”她说,“类人机器人的优点在于,人们接近它们的时候,感觉更自然,和它们交流起来,感觉也更自在。而缺点是,你期望它们能够做人类做的事情,但它们往往做不到。”

在日本,人们或许更容易接受一种观点,即在人类之外的物体身上,也可以存在灵魂。因此,机器人在日本已经被作为店员使用,还出现在护理中心和学校。日本的机器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对于可以填补护工缺口的机器人,市场有很大需求。这个国家创造了目前最逼真的女性类人机器人Erica,还有Gatebox AI的全息投影女生Azuma,它置于一个罐状设备中,拥有家庭助手功能,而且样子可爱,性格恭顺。

相比之下,在欧洲,人们通常不喜欢机器人扮演跟人互动的角色。“一项调查问受访者,假设有一个跟儿童互动的机器人,如果儿童对那个机器人产生了依恋,这在道德上是否可以接受。”马里斯说,“只有40%的人认为可以接受。”因此,美国公司设计的家用助理机器人,外表像黑盒子,声音像电脑。

“一部机器即使表现出类人的品质,但如果外表不像人类,就不会引起太大争议。”威廉姆斯说,“这正是令人感兴趣的地方。人们之所以害怕Google Assistant的电话,是因为它听起来像人的声音。人们害怕的不是它能进行对话,而是人们无法把它和真人区分开来。”

一些机器人专家,包括爱丁堡大学的罗伯特·费舍尔(Robert Fisher)认为,类人机器人的概念是欠考虑的。“我不认为人工智能会像人类。”费舍尔说,“把机器人假装成人类,或者使它们长得像人类,这会让我们自己和机器人都陷入困境。也许,最好是一开始就别这么做。性机器人或许是有理由让它们看起来像人类的唯一例子。”

按照《西部世界》、《底特律:成为人类》和《机械姬》来看(它们都不太看好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未来的机器人助手更像《机器人总动员》中的Wall-E或者《星球大战》中的R2-D2,而不是《星际迷航》中的Data或者《银翼杀手》中的Pris,这也许对所有人都更好。

翻译:于波

校对:李莉

编辑:漫倩

来源:The Guardian

造就: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