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短信的爆火:一次对微信的集体泄愤

原标题:子弹短信的爆火:一次对微信的集体泄愤

“子弹”速度:五天猛窜App Store榜第一

从发布会亮相,到苹果APP STORE排行榜总榜第一名、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量累计破100万,子弹短信只用了五天。恐怕连罗永浩也没有料到,开了一场新品手机发布会,结果APP火了。

子弹短信是一款主打高效率的即时通讯工具,是北京快如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锤子科技是该公司的投资方之一。在8月20日日锤子科技的夏季发布会上,罗永浩亲自引荐了子弹短信的团队,并展示了产品demo。

8月25日晚,老罗还发了一条“求助”微博:子弹短信在苹果软件商店的下载量太大,被误会有刷榜行为,触发了苹果软件商店的自动验证机制。

老罗还透露,支付宝将很快接入子弹短信,以实现发红包的功能。而子弹短信也终于在至少51家VC、7家科技巨头眼花缭乱的投资中,挑好了1.5亿融资。

一周内,快如科技已经实现了多少创业者们难以企及的梦想,连老罗都为之兴叹不已。锤子科技和老罗本人的大力推荐固然不可小觑,但达到如此惊人的迅猛声势,子弹短信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

子弹短信厉害在哪里?

老罗在发布会上描述,这是一款“超高效率的次世代即时通讯工具”。高效,是子弹短信的核心产品定位。

在子弹短信的聊天界面上,用户同时发送语音和语音实时转化的文字,同时解决了信息发送者发语音比打字更方便、而信息接受者一扫文字可以更快地了解大意的困境。

在讯飞输入法的技术支持下,子弹短信的语音识别率高达97%,就算说方言也毫无压力。如果真的有文字转化含糊不清的地方,用户也可以拖动语音到相应节点,而不用从头听。

在聊天外,子弹短信尝试了“即时通讯+资讯”的新模式,把资讯植入到产品的一级界面底部,用户可以选择感兴趣的领域浏览来自今日头条或腾讯新闻的信息流,把两大资讯强需求来源都整合在一个APP内,减少了用户在多个APP间切换的动作。资讯板块也意在加长用户的停留时间,因为子弹短信还没有加入类似“朋友圈”的功能。

△ 在“密切关注”子弹短信的腾讯公司的要求下,腾讯新闻源将被取消

子弹短信还有一个令人会心一笑的“小心机”功能——可以查看历史头像,结合最早的历史消息解决“这是谁来着”的问题

向微信“开炮”

老罗发微博直接否认子弹短信是在“挑战微信”,“只是做一个在意沟通效率的人群的细分领域而已”。而把子弹短信看作对标微信的产品,仍旧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脑回路。毕竟霸主如微信,同样功能的产品分走的可都是它的用户。

在功能讨论上,用户也自然而然地会把微信当作一个常态化的产品,去发掘子弹短信有哪些不一样。在这样的语境下再分析子弹短信的功能,便会发现这个产品团队都在朝着微信的产品“痛点”打,下手做优化。

先是操作的简化。微信查看消息、发送消息都需要点击进入对话,再发出;而子弹短信直接把消息做成了“对话流”,可以直接在一级界面查看消息并语音回复。

安卓操作系统还支持“全局悬浮球”功能,用户可以免除应用的切换,在任何界面便捷地给任何好友发送消息。

微信只把语音识别技术作为辅助性功能,需要两步点击选择“语音输入”,说完后还要再点击发送。而不便或不想听语音,也需要长摁后选择“转文字”。微信起于文字通讯,而涉及到语音时,整个过程稍显繁琐。

到了子弹短信,“便捷触发语音输入并即时发出,转换成文字+语音发给接收者”这一功能设定,使得问题迎刃而解。使用语音,真的可以与提升双方的效率挂钩了。

另外,在群里输入一个@后,可以批量选择群成员中的用户;相较微信的“提醒”,“稍后处理”功能摆在了消息界面的醒目处。

老罗说,子弹短信至少比现有通讯工具沟通效率提升5倍。这次,他可能真的不是在吹牛。

集体泄愤后,子弹短信还能飞多久?

子弹短信让沟通更加便捷高效,蜂拥而来的试用者便真实地把它捧上了APP STORE总榜首位——急迫地想要验证,这是否能够成为微信可能的替代品

微信称霸太久了,久到每个人都能说出对微信的一二不满——或是被越来越多陌生的好友“窥视”朋友圈却不知从何删起,或是休息时可以随时随地被上司和同事的一条微信拉回工作,或是对方一下发来一整屏的60秒语音……微信把家人、朋友、同事和一些乱七八糟的情况下加的陌生人全部笼在了一起,这便要求我们在日常高频的线上沟通中,学会熟练地切换在不同人面前的交流方式——想想你那上千的好友,就知道这太难了。

微信太过深入地侵入了我们的生活,从早上睁眼开始,到晚上闭眼睡觉,微信无处不在,远远超过了最开始的即时通讯需求。而就算不喜欢这种被支配的恐惧,也必须承认——卸载微信大概等于告别文明世界。

吐槽,却无奈难以离开微信,越来越多的人只能通过关闭朋友圈或减少发布频率,来表达对这种支配的无声抗议。

再回头看子弹短信。不可否认的是,“不招人喜欢”的微信深深影响了我们的使用习惯。提升效率也许是真,但在微信使用习惯的强势影响下,我们对语音沟通的需求又有多大呢?

在一次对人大113位本科生的笔谈中,结果显示在信息交流中对文字键入的偏爱明显多于语音发送。(王亦高等,2017)一位测评子弹短信的网友也表示,他和朋友很快就心照不宣地开始在该APP上进行纯文字键入的交流。

从习惯的力量出发,再讨论子弹短信所优化的微信痛点,恐怕只能说是“痒点”。相信微信团队此前也并非不知晓,但他们需要谨慎考虑的是,在如此大用户规模、如此长时间的高停留时长使用下,小操作的“优化”也可能因为与习惯不符而弄巧成拙。

在子弹短信APP STORE的界面,我第一次看到如此真诚的评论区。大家为子弹短信的产品经理操碎了心,并为这款APP的未来送上真挚的祝福。对于爆出隐私安全的不完善,舆论也对这款初创产品表现得很宽容。

这背后,是曾有的一次次失望——毕竟比起像阿里点点虫(原名“来往”)主打的阅后即焚功能的鸡肋,子弹短信显然实用得多,并且简化到纯粹的即时通讯,与生活无侵。

这场泄愤过后,我们是不是还会一如既往地打开了微信?

本文为北大新媒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