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机器人沉浮录:扬言要替代 APP,结果变得默默无闻

原标题:聊天机器人沉浮录:扬言要替代 APP,结果变得默默无闻

编者按:依然记得,2015、2016年时,有许多人曾预言说聊天机器人会替代App,会话UI会取代GUI。现在呢?似乎没有人这样认为了。为什么会这样?Justin Lee 刊文谈到了聊天机器人的局限性。让我们来听听他是怎样说的。

新闻媒体这样鼓吹说:

“2016年,我们朝着聊天机器人转移,这次转移与过去10年我们从WEB向移动App转移相比更有破坏力,更有趣。”

聊天机器人(Chatbots)就是“The Next Big Thing”(下一个大事件)。

我们的期待太高了。行业认为创新新时代来了:是时候用机器完成社交任务了。

为什么不这样认为呢?所有路标都指向疯狂的成功。

信息无比庞大!会话营销成为新热门词汇!微信!中国!

烦人、难以开发的App供给远远超过了需求,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2017年MWC大会上,聊天机器人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会议组织者说:“品牌和企业将会关注聊天机器人,这一转变不可避免,在MWC大会上,人们已经广泛认同这一观点。“

事实上 ,当时人们心中存在的主要疑问并不是聊天机器人是否能够从一开始就冲上云霄,而是谁能成为该领域的统治者。

“会不会有一个单一平台冒出来,统治聊天机器人市场和个人助手生态系统?“

一年过去了,我们还没有找到答案。

没有找到。

为什么?

我们说会有一个平台统治生态系统,但是现在连生态系统甚至都还没有出现,你如何占领?

被另一轮炒作愚弄了

之前也曾出现过许多技术,开始炒得轰轰烈烈,结果突然坠落,聊天机器人不过是其中之一。

古老的炒作以熟悉的方式展开……

TechCrunch写了一批文章。

先知一样的思想领袖Chris Messina站出来讲话。

硅谷对智能自动化垂涎欲滴。

聊天机器人向Messenger入侵。

Slack获得了爆炸式增长,还建了一个基金向聊天机器人投资。

预期,预期,还是预期……然后失败了。

我们认为模式会发生大转变,结果没有。

App活得很好很健康。

我们太乐观了,现在却困惑了:

“这就是聊天机器人?这就是我们许诺的聊天机器人革命?“

Digit的Ethan Bloch总结说:

“我们是否可以说‘聊天机器人已死‘,我不确定,因为我甚至都不知道它是否已经活过。”

Heap产品设计副总裁Dave Feldman认为,聊天机器人并只是在解决一个困难问题时失败了,而是解决几个问题全都失败了。

文本VS语音VS GUI:既定的历史

聊天机器人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式与人交流。最大的两派是文本和语音。在计算机界面诞生之初,书写文本是统治者。

用户必须输入命令,以手动方式输入机器,然后才能执行。

然后GUI(图形用户界面)来了,一直用到今天。我们被Windows、鼠标点击、图标包围。最终还出现了色彩。

与此同时,一大帮科学家正在忙着开发NL(自然语言)界面,针对数据的,这样我们就没有必要学习复杂神秘的数据库查询语言了。

还有一帮科学家开发语音处理软件,有了它,你可以直接向计算机说话,不用打字了。事实证明,要做到比当初大家预料的难很多:

“有那么多不同的口音,有的人说话太快了,有的太慢了,或者呢喃小语,或者嗯个不停。“

有时人家说一句话,你却听成另一个意思。

接下来,科学家想让人与机器实现双向交流。1990年代时,曾经有人开发过VCR系统,下面就是对话的一个样本:

用户:你好。

代理:你好,你叫什么名字?

用户:我叫Candy。

代理:你好,Candy!

用户:麻烦帮我设一下闹钟。

代理:设到几点?

用户:上午11点吧。

代理将闹钟设在上午11点。

相当酷,难道不是吗?系统可以与人协作,而且清楚知道用户想要什么。

这是一套精心设计的系统,处理VCR对话时很不错,但是只能在特定条件下发挥作用。

看看今天的聊天机器人,不论是用文本输入还是用语音输入,都要面对多种多样的挑战,在各种平台上运行时还要保持很高的效率,保证可靠性。

老实说,我们现在想达到的目标和30年前追求的目标是一样的。

我认为人类犯了一些错:

从聊天机器人、App对立的角度来思考

人们心中有这样一个假定:App完蛋了,终将被聊天机器人替代。

我们将它们对立起来,没有看到二者有着完全不同的设计,针对完全不同的目的,正是这一误解鼓动大家开发聊天机器人。

10年前,当App第一次出现时,人们也曾有过这样的呼喊,可是App真的取代了互联网吗?没有。

还有人说,新产品和新服务如果想成功,应该具备两大要素中的一个:更好更便宜,或者更快。聊天机器人真的比App更“便宜“或者更快吗?没有,至少目前还没有。

它们是不是真的更好,这是一种主观判断,老实说,即使是今天最好的聊天机器人,也没有办法与今天最好的App抗衡竞争。

没有人认为使用Lyft太复杂了,也没有人认为订餐或者从App买裙子是什么难事。相反,用聊天机器人做这些事才会难很多,老是出错。

图片是聊天机器人失败的原因之一

如果是出色的聊天机器人,能够像普通App一样实用。如果App很丰富、很复杂、有许多层,聊天机器人就没有办法竞争了。

为什么?因为机器让人类连接到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早期的图形信息系统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它帮助我们给这些系统“定位“。

今天的App之所以能够出现,应该感谢之前几十年的研究与实验。我们为什么要将这些成果抛弃呢?

如果我们不说“替代“,而说”延伸“,事情就会变得更有趣。

今天最成功的聊天机器人体验就像是一种混合技术,将聊天植入更宽泛的服务中,里面有许多传统元素。

比如Penny,它既提供基于聊天的建议和警告信息,也提供传统帐户仪表板和交易清单。

比如HubSpot Conversations,它将Facebook Messenger、聊天、社交媒体、邮件及其它信息入口整合在一起,放进一个共享收件箱。

Layer为开发者提供工具,帮他们开发个性化信息体验,面向移动WEB和桌面WEB端,就像原生App一样。

下一次浪潮应该是“多模式App“,你可以用语音告诉机器你想要什么(比如告诉Siri),然后就能获得地图、文本、语音信息。

为聊天机器人开发聊天机器人

我的产品真的需要聊天机器人吗?现有平台的功能是否已经够用?我们是否有耐心开发一个聊天机器人,它能做我想要它做的事?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聊天机器人并不是正确的选择。在过去两年里,我们看到许多反面例子,说企业盲目使用聊天机器人来解决问题,而解决时根本不需要使用聊天机器人。

纯粹为了聊天机器人而开发它,放任自流,希望能有好的结果,这根本不可行。

有大量的聊天机器人是根据“决策树“逻辑开发的,当用户输入时,系统会抓取关键字,然后寻找预制回应答案。

用这种方法开发有一个优势:在设计时你要考虑处理什么情况,用这种方法能够轻松将各种情况列出来。优点正是它的最大缺点。

为什么?因为这样的聊天机器人是创作者能力、专心、耐心的一种反应,由创作者对用户需求和输入的预测能力来决定。

当使用情况不在“范围“之内,问题就来了。

最近的报告显示,Facebook Messenger上有10万多个聊天机器人,当中70%无法处理用户简单的请求。为什么?主要是因为开发者想缩小聊天机器人的目标范围,专注某个领域,但是还是失败了。

开发GrowthBot时,我们想让它瞄准销售领域,瞄准营销人员,不想让它变成多面手。

请记住:让机器人专心做好一件事远比做多件事但是做得糟糕更实用。

不可接近

如果开发者很能干,几分钟就能开发一个简单的聊天机器人,如果想让聊天机器人可以对话,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虽然我们鼓吹说AI有多大的进步,但是要让AI像人一样聪明,还差得很远很远。

在理想环境中,NLP(自然语言处理)应该能让聊天机器人理解它接收到的信息。但是NLP刚刚才在实验室里培育出来,还很稚嫩。

有些平台提供部分NLP功能,但是即使是最好的功能,也处在蹒跚学步的阶段。看看Siri,它只能理解你的词汇,但不知其义。

Matt Asay曾经说过,因为技术还很稚嫩,所以带来另一个问题:它无法抓住开发者的注意力,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在机器智力真正接近人类智力之前,消费者不会太感兴趣。要让消费者真正感兴趣,必须拥有足够先进的AI技术,让消费者觉得与机器人聊天是有价值的。“

对话是很复杂的,它不是线性过程,一个主题环绕另一个主题,随机应变,可能重启,也可能突然结束。

今天的对话系统是根据规则制定的,无法应付无穷无尽的可能性,用统计方法来开发机器学习技术,局限性太大了。总之,能像人类一样对话的AI还没有出现。

与此同时,在定制聊天机器人中有没有“高质量案例”,可以引领行业前进呢?很少很少。

Dave Feldman曾经说过:

“Slack、Facebook、谷歌、Microsoft、Kik及其它人是不是应该开发自己的机器人,引导行业前进?它们是不是应该更主动一些,向聊天机器人投入资金,建立孵化器,招聘导师教育参与者,或者提供工程设计资源?对于那些知名的合作伙伴,是否应该提供资金支持?依我之见,是的,是的,是的,应该这样做。对于平台来说,开发者就是用户,为什么我们要开发产品?为什么要这样开发?我们不能指望用户去理解,我们要展示给他们看。“

GUI不应该被忽视

曾几何时,如果想与计算机交流,唯一的办法就是向终端输入指令。视频界面用窗口、图标、鼠标来引导用户,这是一次革命,改变了操纵信息的方式。

从文本向GUI转移是有充分原因的。从输入角度看,GUI输入更轻松,更快。相比输入整个句子(即使可以预测,能够纠错),点击或者选择更可取。在输出端,一图顶千言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我们为什么喜欢光学显示信息,因为人类本来就是高度视觉化的动物。为什么孩子能爱上触摸屏?这可不是偶然。先驱们受到认知心理学的鼓励,开发出图形界面,研究告诉我们大脑是如何沟通的。

会话UI本来是想复制人类喜欢的沟通方式,但是需要人类在认知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老实说,这样做本来就是抛弃简单的东西,选择更复杂的替代手段。

没错,有些场景我们只能使用语言,但是完成大多任务时GUI比会话UI效率更高,更直观。

人类喜欢与其它人对话

当我们谈论销售与营销时,往往说它缺少人性,品牌藏在票号、反馈表、勿回复邮件、自动回应、联系方式之后。

Facebook的目标是让自己的聊天机器人通过“图灵测试“,意思就是说它说话你无法判断是机器还是人在说话。但是聊天机器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永远不会一样。

除了文本,会话还有很多其它元素。

人类可以理解言外之意,可以获取环境信息,可以理解多层信息,比如讽刺。聊天机器人很快就会忘了刚才谈论的话,换言之,当你与机器交流,它像一个拥有很少记忆或者健忘的人。

HubSpot团队曾经这样说过:

“聊天机器人提供一种可以扩展的方法,让品牌可以用一对一方式与买家交流。当人与客户通过信息App交流时,能提供更复杂、更多层次的会话体验,机器人如果想提供同样的体验,具备很高的效率,让人愉悦,现在还做不到。想愚弄人是很难的,如果让聊天机器人伪装成人,与客户交流,结果肯定很糟糕(如果向用户说谎就更糟糕了)。

在众多的聊天机器人中,用先进NLP支撑的机器人本来就极少。即使用NLP支撑,在处理和生成内容时,这些聊天机器人也没法与人类相提并论。

还有一点要注意。会话UI会复制人类喜欢的沟通方式——与其它人沟通的方式。

但是人类与机器交流时也喜欢这种方式吗?

不一定。

总之,即使你加入一些诙谐元素,刻意加入一些类似人类、矫揉造作的习惯,也无法拯救聊天机器人,让它免于失败。

我们应该朝哪里前进

当然,这些早期尝试者所做的一切并非全错了。

我们朝着谷歌Home叫喊,让它播放我们喜欢的歌曲,我们用Domino聊天机器人预订披萨,购买丝芙兰化妆品。但从消费者的反应、开发者的积极性来看,现在的聊天机器人产业与2015、2016年相比冷清很多了。

之前是天,现在是地,相差很远。

计算机作为计算机是出色的,它可以搜索数据、处理数字、分析选项、压缩信息。

但是想理解人类的情绪,计算机就有点爱莫能助了。从当前的NLP技术看,当我们向计算机提问时,他们都很难明白,它又怎么能了解我们感受呢?

如果不与人真正接触(不能形成共鸣,不能加入情绪智力),想让客户支持、销售、营销变得真正有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就眼下来说,聊天机器人的确可以帮我们处理一些自动化、重复性、低级任务和查询,就像庞大复杂系统的齿轮一样。

这就是故事的全貌吗?不是的。

没错,我们的行业过高估计了聊天机器人的早期影响力,早期总是有点强调过头了。

但是正像Bill Gates所说的:

“我们总是高估未来两年的变化,却低估未来十年的变化。不要让自己无所作为。”

鼓吹总是会有点过火的,这是好事。现在我们开始审视站在中间立场的“灰色地带“,而不是过度膨胀的黑色地带和白色地带。

我深信,我们处在爆炸性增长的起步阶段。这是一种“反高潮“(anti-climax)感觉,对于变革性技术来说,有这样的感觉是完全正常的。

信息会再一次引起大家的关注。聊天机器人不会远去。NLP和AI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每天都进步。

开发者、App、平台会在会话营销领域继续做实验,投入更多资源。

我期待未来的发展。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